《奪冠》這部影片最開始起的名字就叫《中國女排》,它將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女排與美國女排之間的巔峰對決為最開始的切入點,將故事拉回至70/80年代的女排隊伍,講述了中國女排姑娘們在這30年間的成長、付出和蛻變,觀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無不為這段紀錄而感到動容。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產生不僅僅是對中國女排這三十多年來的經歷的記述、對她們所取得的驕人成績的肯定,同時也激勵著我們國家的運動員們能在未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影片一共分成了三部分,第一是上世紀豪取“五連冠”殊榮的老女排,接著是2008年敗給美國的奧運隊伍,最后則是郎平執教的新女排收尾。而郎平作為直接參與進這三支女排隊伍的關鍵人物,導演也選擇以她一路上的心路歷程為線索,將新、老兩支女排隊伍的故事和精神串聯起來。作為一部講述運動員的半寫實影片,它的情節并不復雜,甚至在電影的標題就“劇透”了最后的結局,但其中夾雜了對國的愛與對排球的愛之間的選擇與糾結,而導演也用他自己的理解在大熒幕上用生動形象的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女排精神”。
這部電影其實最初定檔在今年春節期間就上映,但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推遲到了國慶前夕。作為一部從現實出發、用了各大女排名將的紀錄片性質的電影,其實它在能和觀眾見面前也經歷了很多。導演陳可辛也為了它背負了很大的壓力,一次又一次地對故事、臺詞、架構等進行不厭其煩的推敲與修改,最終才通過了層層審核順利上映。我本來就對中國女排非常感興趣,所以這次國慶一定會去影院表示支持。